帮你快速找医生

远离不良习惯 降低“癌症概率”

2018年06月26日 836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4月15日~21日是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科学抗癌”成为本周的重要主题。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40岁之后癌症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预期寿命85岁时,一个人患癌风险竟然达36%。专家指出,患癌约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有关,1/3与感染和环境污染有关。提前盘点一些与癌症认亲的“坏习惯”,保持不抽烟、少喝酒、常锻炼、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才能把健康牢牢拴在自己身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刘震雄

4月15日~21日,是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福州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曦副主任医师说,如何跨过有效癌症防控的“一步之遥”,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时筛查、规范诊疗、快乐生活等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大城市女性癌症发病率高,乳腺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发现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40岁之后癌症发病率快速提升,80岁达到高峰;预期寿命85岁时,一个人患癌风险竟然达36%。死亡率排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其中,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第一。

本次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癌症死亡率呈现“小城市高,大城市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小城市男性和大城市女性发病率高;大城市男性的前列腺癌和肠癌风险高,女性则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最高。

“‘谈癌色变’倒也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些‘死亡数据’中获得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陈曦指出,外环境没办法控制,但是可以从起居习惯、自身防护着手:一是在肿瘤尚未形成时,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心理调节等方式来预防;二是定期体检,在肿瘤形成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肿瘤发展。

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长期吸入二手烟、大气污染、房屋装修污染、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过劳状态等各种因素,也是引发癌症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最好还是提前盘点一些爱与癌症认亲的“坏习惯”,保持不抽烟、少喝酒、常锻炼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牢牢拴在自己身上。

粗茶淡饭吃“杂食”,坚持运动心态好

“平时粗茶淡饭,清心寡欲,加强运动,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陈曦认为,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多吃白肉像鱼类、家禽类,或者牛奶;积极锻炼身体,排除代谢产物,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能力;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等蔬菜,对预防癌症也有益处。

食谱最好个体化吃“杂食”。北方人不妨有意吃些南方菜,南方人吃点北方菜,补充身体里可能缺乏的营养成分。要权衡好荤素搭配,摄入的食物讲究新鲜,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平时注意多饮水,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如超市的油炸排骨等等。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少吃发霉、腌制食品;避免喝酒精、含糖饮料、营养品和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尽量少吃煎炸烤的食物,还要讲究“细嚼慢咽”。

运动是防癌第一措施。别把运动当任务,强度不需太高,要有规律,能够坚持,不能有压力,以做完之后感到愉快为准。除专门的运动、健身外,也可以通过快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愉悦的内心情绪也不可少,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工作有劳有逸,保持良好的同事、群体和家庭关系。最简单的就是做做深呼吸、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几声,也可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教。

“可以说,患癌约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有关,1/3与感染和环境污染有关。”陈曦指出,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事实上,癌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但是要想防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最好个体化,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概率”。

“没病找病”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癌前病变”

想要不得癌症,一定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就是说,不要等到很难受了再去医院检查,比如咳嗽超过2周以上、咯血或痰中带血这种初期症状,就可以去医院做个胸片。同时,防癌体检的关键,就是两个字——精准,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

“千篇一律的体检项目,不一定适合‘你’,最好做个体化的精准防癌筛查。”陈曦强调,防癌体检时,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受检者在体检之前,最好将个人的涉癌风险,详细向医生说明,医生才能根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做出既符合受检者的防癌体检需要,又比较经济实惠的精准防癌筛查方案。

体检也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计划,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并对各个部位的肿瘤预防都有意义。35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年体检一次,有条件的话,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抽血、B超、胸片、CT、MRI、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肛肠指诊、宫颈刮片、乳腺钼靶或彩超检查等。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检查,可以考虑做BRAC1、BRAC2的基因检测。

需要提醒,体检的效果好坏并不是跟着价格走的,像核磁共振、CT这类价格高的检查项目,除了有相关指征的,一般人没必要做。而那些体检项目比较全的套餐,主要针对上年纪的人群,因为这个阶段疾病风险高,可以各方面做个检查,如果是年轻人就没这必要了。 PET-CT一般不作为健康体检推荐,在发现一些空腔脏器病变方面还可能存在盲区。

相关链接

8症状预示癌症悄然临近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下列八大症状,可作为早期癌症的参考:

1.可触及硬结或硬变,例如皮肤、乳房、舌部发现的硬结。

2.疣或黑痣有明显变化。

3.持续性消化不良。

4.持续性嘶哑、干咳、吞咽困难。

5.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非经期出血。

6.鼻、耳、膀胱、肠道不明原因出血。

7.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

8.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来源:中国妇女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