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新闻速递

2019年11月27日 81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来源: 《医师报》

编者按:1月20~22日,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2011 ASCO GI)在旧金山召开。本届大会由ASCO、AGA、ASTRO和SSO联合主办,大会主席Steven A. Curley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今年的会议共募集600余篇摘要,内容涉及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小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各个方面。”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陈小兵
    今年,ASCO癌症基金会优异奖将资助25位年轻且资深癌症专家,他们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宣讲其在胃肠肿瘤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今年的与会者将在会场一睹他们的学术风采。Curley博士谈到:“这些聪睿的年轻研究者在改善胃肠肿瘤生存者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该奖项将增强他们推进临床肿瘤诊、治、研的决心。”新闻发言人Jennifer Obel博士则介绍到,本届会议的注册参会人数达2549位,他们不但可从会议中了解到多项关于新疗法及新理念的研究进展,而且还可品味其对个体化治疗的推进作用。
    为了及时与国内读者分享这一胃肠肿瘤的学术盛宴,本报特约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的沈琳教授及李燕医师遴选出13篇重要报告,与大会的其他相关报告一并展现。

    胃癌和食管癌均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本届年会新发布的多项研究分别从分子标志物预测、新药应用及新型综合治疗方案等多维角度诠释了这两类恶性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的进步。

ERCC1基因表达与Ⅱ~Ⅲ 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
    美国南加州大学Bohanes报告, Ⅱ~Ⅲ 期食管癌患者,术前给予奥沙利铂(OXP)/5-氟脲嘧啶(5-FU)为基础的化放疗,术后在给予相同方案化疗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临床预后相关,其中ERCC1基因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摘要号 2)
    针对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术前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化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总生存率。Ⅱ期临床研究SWOG 0356的结果显示,术前给予以OXP+5-FU为基础的化放疗后,此类患者的完全病理学缓解(pCR)率可达28.3%,若术后在给予相同化疗方案治疗,则患者的2年OS率可达54.2%。但鉴于个体因素的差异,不同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进一步的试验中,研究者分析了药物代谢相关基因(DPD、GSTPi、TS 和TP)及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和XPD)表达水平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并希望明确药物代谢相关基因(DPD、GSTPi、TS和TP)及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RAD51、XPD、XRCC1和XRCC3)的12种SNP是否具有预测食管癌疗效的价值。
    自SWOG 0356试验中入组的90例食管癌患者可评估分子表型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取得肿瘤组织并提取mRNA,反转录生成cDNA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药物代谢相关基因(DPD、GSTPi、TS和TP)及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和XPD)的表达水平。ERCC1 <1.7×10-3、TS <4.0×10-3作为判断基因表达与否的阈值;并自血液中提取DNA,采用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
    单变量分析显示,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OS显著相关, ERCC1基因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17%和67%(P=0.004),2年OS分别为37%和72%(P=0.04)。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与pCR无关。其他受检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影响疗效,受检基因的SNP也与临床疗效无关。

Ⅱ期随机临床研究显示
PEPO2二线治疗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优于伊立替康
    英国皇家Marsden医院Cunningham 等的一项临床Ⅱ期随机研究显示,在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二线治疗中,PEP02单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肿瘤缓解情况均优于伊立替康,并与多西他赛的疗效相近。(摘要号 6)
    PEPO2是一种新的纳米颗粒型脂质体伊立替康。Ⅰ期研究显示,PEPO2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较伊立替康有所改善,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用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08年1月~2010年6月,该项Ⅱ期研究将132例来自欧洲和亚洲的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等比例分为三组,分别给予PEPO2(P,120 mg/m2)、伊立替康(I,300 mg/m2)和多西他赛(D,75 mg/m2)单药化疗,旨在明确PEPO2相对伊立替康和多西他塞单药治疗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入组标准:肿瘤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ECOG PS≤2分;≥1处可测量病灶;既往单药化疗失败;未用过伊立替康或紫杉烷类药物。
    结果显示,3组患者(P vs. I vs. D)的中位年龄为56岁vs. 62岁 vs. 58岁,女性比例为79.5% vs. 77.3% vs. 77.3%,欧洲患者比例为54.6% vs. 52.3% vs. 56.8%,肿瘤远处转移比例为97.7% vs. 90.9% vs. 97.7%,胃部腺癌比例为84.1% vs. 79.6% vs. 68.2%,ECOG 0~1分的比例为93.2% vs. 93.2% vs. 90.9%。P、I、D三组经证实的缓解病例数分别为6例(13.6%)、3例(6.8%)和7例(15.9%),疾病控制病例数分别为27例(61.4%)、27例(61.4%)例和24例(54.6%),三组的PFS和OS相似。分层分析发现,亚洲患者的生存期高于欧洲患者。
    P、I、D三组的药物毒副反应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9.1% vs. 13.6% vs. 15.9%,3/4级腹泻(27.3% vs. 18.2% vs. 2.3%)手足综合征(0.0 vs. 6.8% vs. 18.2%)。P组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患者明显少于I组。

前哨淋巴结判断早期胃癌转移的准确性高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Kamiya报告,早期胃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判断转移的准确性高达99.1%,这有助于安全开展最小化的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摘要号 10)
    近来,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趋向于降低创伤,该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技术(SNNS)的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1999~2009年,研究者施治500余例活检前哨淋巴结的胃切除患者,其中115例为cT1N0期,均为孤立胃癌且肿瘤≤40 mm,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创伤最小的个体化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保留幽门的胃切除及楔形胃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为51例、54例和10例。研究旨在分析早期胃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便利性及其预测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结果显示,85例男性患者和30例女性患者可评估,平均年龄为63.4岁。5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的胃切除术。每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平均数为4.3枚。4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为假阴性。该方法发现远处转移的敏感性为80%(4/5例),准确性为99.1%(114/115例)。1例患者在肝脏复发,其他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未见任何复发及远处转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