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2017年11月16日 1309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定义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EHC) 亦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引起过暴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其特点为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可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迅速蔓延流行。


二、病因

病原体为RNA病毒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本病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者用过的物品或与患者接触过的手而传染。主要传染途径为患眼-水-健眼,或患眼-手或物-健眼。多见于成年人,小儿较少。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剧,潜伏期最短为2-3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患眼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呈水样,结膜充血、水肿,有滤泡形成,结膜下点、片状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发热、乏力、咽痛,耳前淋巴结肿大、触痛。常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二)实验室检查

①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无菌生长。


②单核细胞增多,病毒分离可发现肠道病毒70型。


③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在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可找到特异性颗粒荧光染色。


四、治疗

常用的局部抗病毒滴眼剂为5%吗啉双胍、0.1%疱疹净及0.2%阿糖胞苷、0.5%病毒唑眼药水,每1-2小时1次,配合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可防止继发感染。合并前色素膜炎者可予散瞳剂并适当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此外,肌肉注射恢复期全血或血清,能缩短病程并可预防角膜炎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