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最好

2024年05月16日 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

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

1,硝酸酯制剂:心绞痛发作时,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舌下含服,反复发作也可以静脉使用。常用制剂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等。

2,抗血栓药:抗血栓药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用,从而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发展,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3,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增加运动耐量。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需要注意的是,有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禁用β受体拮抗剂。

4,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通过减少心肌氧耗量,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荷。常用制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不建议应用于左室功能不全的病人,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也需要谨慎,但是适用于有高血压的病人。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便秘、心悸、面部潮红,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虚弱无力等。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扩张外周血管,从而减少心脏的负荷及减氧气的消耗。常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6,降血脂药:血脂异常的病人,应首选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的他汀类调脂药。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的总体安全性很高,但需要及时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肌病和肝脏损害。

心肌缺血严重的患者还可采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除此之外心肌缺血的患者还应控制其他慢性心血管疾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达标;调整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

一般来讲,治疗效果好坏、患者恢复速度、治疗周期长短,受体质、病情、干预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故不存在所谓的“吃哪种药效果最好、好的最快”,建议患者积极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规范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