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抽动症 “心病”也可中医治

2016年09月13日 96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不自主、无目的性、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摇头、扭脖子等;或伴有无故的清嗓子,甚至骂人,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这些均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抽动症是近年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神经精神性疾病。西医治疗此病,一般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精神科的药 物,其副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阴阳失和、痰热内生、风邪侵入等都有可能成为抽动症的“病根”。作为儿童抽动症方面的专家,于作洋探索出一系列中医治疗抽动症的疗法,不少患儿经他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康复。孩子“挤眉弄眼”可能是抽动症前兆抽动症是抽动障碍症的简称,这是 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抽动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生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力缺陷、有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文献报道,抽动症的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但实际发病要更高。近年来, 抽动症的发病人数还有增多趋势,起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至6岁。

       男孩比女孩更多见,大致是女孩的3至5倍。现代医学至今也没有根本找出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目前对于抽动症的治疗主要以一些抗精神疾病的西药为主,这类治疗方式除了副作用较大外,家长一般从心理上也不容易接受。在东城中医医院儿科工作期间,于作洋接触过不少带孩子前来就医的家长,“这些家长往往非常焦虑,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患了不治之症,有些家长认为是自己没有带好孩子,很自责。有些家长甚至感到绝望。”潜心钻研中医近30年,于作洋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这个疑难病的有效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中医施治辨证为先抽动症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此病名,只有一些类似的记载,如钱乙记载的“肝风”,王肯堂记载的“慢惊”等。目前中医大多数将此病归于“慢惊风”、 “肝风症”等范畴。于作洋说,从中医角度来看,抽动症发病的病因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父母是小儿禀赋强弱的决定因素,也就是遗传。此外,母亲怀孕期间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疾病、用药情况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后天的发病造成一定影响。第二是情志因素。于作洋说,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或者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等,都容易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诱发精神行为方面的疾病。第三是饮食不节。挑食、过食肥甘厚味或寒凉、辛辣食物,会损伤脾胃。“由此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证,造成孩子食火和痰火盛,痰火扰神。另一种是虚证,即脾胃虚弱,造成脾虚痰聚或脾虚肝亢,从而导致抽动症。”另外一个因素中医称为“外感六淫”,于作洋解释,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腑脏娇嫩,形气未充,寒温不知自调。“肺常不足”很容易为外邪所伤。“风为百病之长”,可夹热、夹寒而侵袭人体,外风引动体内痰热或肝风而发病。

       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找到致病原因,接下来就要辨证施治。于作洋总结,针对不同的致病机理,中医辨证将抽动症分为几种类型,即肝亢风动、脾虚肝亢、痰火扰神、阴虚风动等。肝亢风动型的患儿主要表现为摇头、耸肩、挤眉、眨眼、撅嘴、喊叫等,伴有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大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实有力。“符合这些病症的患儿,治疗主要以清泻肝火、息风化痰为主。”痰火扰神型的患儿主要是过食肥甘厚味引起的痰浊湿热内生,主要表现为头面、躯干、四肢不同部位的肌肉抽动,喉中痰鸣、烦躁口渴、睡眠不安、舌红、苔黄或腻等。此时应采取清热化痰、宁心安神进行施治。脾虚肝亢型的患儿往往出现肌肉抽动无力,时发时止,精神倦怠、面色 萎黄、食欲不振、睡时露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此时就要扶土抑木,缓肝理脾。阴虚风动型的患儿同样存在肌肉抽动,但抽动日久,伴有形体憔悴、精神疲惫、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可采用滋水涵木,育阴潜阳的方法治疗。“只要辨证找到病根,采用中医传统的汤药治疗,一般效果都不错。”于作洋说,比起西药,中药治抽动症副作用少,但不等于绝对没有,因此,家长不能听信一些小广告,随便给孩子吃药,要到正规医院治疗。治疗时机也很重要。于作洋说,行医多年,见过不少家长抱着“孩子大了就会自愈”的错误观念,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加以正规治疗,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治愈,因此,大多数患者预后还是比较好的。”消除孩子自卑心理对治疗也很重要于作洋还提醒家长,服汤药治疗为主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治疗和食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抽动症患儿智商水平和正常孩子无异,这个病本身不影响智力。因此,家长无需过于担心、焦虑,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要给予过多的压力。不要让孩子玩游戏,上网时间不要过长;防止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尽量避免感冒。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加重抽动症状的诱因。”当抽动发作时,于作洋建议,家长不要强制孩子控制,最好采用心理转移法,“可让孩子帮你去拿点东西或做些轻松的事。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可以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抽动症患儿常因不自主地“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感到自卑,进而造成社交障碍。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会越发紧张自卑,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于作洋说,患儿本身就因病症感到痛苦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和指责,无疑是对患儿的雪上加霜。“所以,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孩子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的表现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事实证明,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专家推荐 于作洋推荐,治疗抽动症的同时,适当配合食疗,能起到更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推荐食方之一:材料:鸭梨2个、银耳10克、(新鲜或干)百合10克、冰糖10克。做法:将梨削皮去核,切成块,银耳、百合洗净,与梨块一起放入锅内,加入冰糖和适量凉水,用小火熬煮,煮开后20分钟即成。适应症:体质有热或阴虚的患儿。推荐食方之二:材料:山药、桂圆、莲子肉、大枣、大米各适量。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净后,加凉水适量,用高压锅煮开后,小火再煮20分钟即成。适应症:脾胃虚弱的患儿。

       ■案例患儿家长满先生:“我的孩子是一名抽动症患儿,2011年我与家人抱着沉重的心情,求助于作洋大夫。于大夫确诊孩子是抽动症并开了中药,服用四天后,孩子的病症有了明显改善。后来马上就到了春节,由于这期间孩子饮食上没控制好,症状又加重了。于大夫看过后,给孩子调了药方,并安慰我们不要过于着急,他说,这是慢病,不可能一下治好。于是,我们又抱着希望继续给孩子吃药。 坚持服药三个月后,孩子的病情基本稳定,脾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大夫的医治给了我们信心,我们还会继续跟随于大夫治疗下去。在此,我也要和与我一样家 有抽动症患儿的家长说,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给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和纵容。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好起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