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月经过少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紧?

2017年11月09日 112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经常有女性在妇科门诊咨询,自己是不是月经过少?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实理论上来说,只要每次经期持续在2~8天,月经量在20~80mL,就不算月经过少。当然,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一个量杯能来测一测。这么举例吧,要是你经期持续3天,用了五六片卫生巾,只能说是比月经多的人要少,但不能算真正的月经过少。

但有些女性说:

每次只有上厕所时滴几滴,卫生巾几乎没有打湿。

就来一天,只用一两片卫生巾,而且只湿一点点。

只用护垫就可以了,一天一片都不用换,要拖拖拉拉有个7~8天。

如果你是上面说的的情况,月经过少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什么情况会引起月经过少?

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定期剥脱,决定经量和经期的主要因素有:生殖内分泌调节、子宫内膜、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等。

打个比方,月经好比是庄稼,每个月可以割一次,割了还会长。子宫内膜就是土壤,生殖内分泌调节就是肥料,营养状况等其他全身情况好比光照、温度。收割得多不多,和「土壤」、「肥料」、「光照、温度」都有关系。

会引起月经过少的情况很多,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从「土壤」「肥料」「光照、温度」这三个方面来说。

1.「土壤」原因:子宫内膜受损

各种宫腔手术如人工流产、放环取环手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是最常见的月经过少的病因。很多患者都是在一次流产以后的一段时间,发现月经逐渐变少了。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也是造成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一些急、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常常有月经不规律、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的情况。近年来结核病又有抬头的趋势,而生殖器结核一开始的症状可能不会很明显,月经过少有时可能是首发的症状。

2.「肥料」原因:生殖内分泌调节异常

生殖内分泌调节是异常复杂、相互关联的系统,简单来说精神状态及身体中各种激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生殖内分泌的调节。常见的原因有:

精神状态、情绪压力变化:有些女性面临考试或工作压力,或者是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等都可能影响精神状态,使月经量减少。

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功能减退等,都可以造成月经量少。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都可能引起月经过少。

3.「光照、温度」原因: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异常

有些女孩子过度减肥,营养状况太差,结果导致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严重的肝病、肾病,严重的贫血都可能引起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有什么危害?

月经量少只是一种表现,对身体的影响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但是,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都可能对女性的生育功能有影响:

如宫腔粘连、炎症、结核引起的子宫内膜受损,将会影响胚胎的着床,无法正常怀孕;

生殖内分泌调节的异常,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排卵;

营养状况等全身情况差,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排卵或维持妊娠。

月经过少要如何治疗?

就像前面说到的,月经过少只是一种症状,不可能去治疗「月经过少」,而是要先检查出引起月经过少的病因,再针对性地治疗相关疾病。

月经过少可能的病因很多,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一些检查,来尝试解释病因。一般可能需要做:

常规的妇科检查;

阴道超声;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抽血化验;

性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检查;

必要的时候还会建议做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

等病因明确以后:

如果是手术操作引起的宫腔粘连,需要通过宫腔镜检查,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术后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炎、结核,首先需要抗炎、抗结核治疗,然后视情况行宫腔镜手术或药物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则需要通过内分泌药物治疗调整月经。

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贫血、肝肾疾病都需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月经情况。

如果觉得月经的量和周期和以往有明显的不同,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