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癫痫鉴别诊断时需要与哪些疾病区分

2015年03月19日 77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 晕厥

       发作时以意识障碍为主症;焦虑、疼痛、见血、过分寒冷、高热诱导,站立或坐位时出现,很少在卧位尤其在睡眠中发作;意识丧失前常头昏、眼发黑、腹部不适及心慌症状,晕厥时常有面色苍白、血压降低;意识丧失时少伴抽搐,平卧意识很快复;EEG正常。

       原发病有利于诊断:心源性晕厥:病人常有心律失常病史,但应谨慎区别病人是心律失常引起的意识障碍还是癫痫导致的意识障碍;脑源性晕厥:病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病史,可进一步行头颈CTA或磁共振MRA鉴别; 原发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病人常有阳痿、直立性血压等可进行鉴别。

       晕厥与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区别:主要是前者系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短暂性、弥漫性缺血,因而其“缺失”症状多于刺激症状,肢体的无力、肌张力低下较强直、阵挛多见

       晕厥与失神发作的鉴别:前者常有跌到,发生和恢复都较后者慢,有明显的发作后状态。

       2. 癔病:

       多见于青年女性,意识清楚,多无自伤、误伤及尿便失禁;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往往有号哭或喊叫;发作形式多变,戏剧性面色潮红,瞳孔正常;AEDs无效、停药不诱发;EEG无痫样放电,Video-EEG有助确诊。

       3. TIA:

       多见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史;颈内动脉系统TIA与单纯部分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与失张力性发作。 脑电图无痫性放电。

       4. 发作性低血糖

       有糖尿病史,可见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极似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多在清晨,持续时间较长; 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发作时血糖降低;口服或静注葡萄糖可迅速缓解。

       5.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突然发作的不可抑制性睡眠,病人不分场合、不分地点迅速入睡;可有睡瘫症、入睡前幻觉和猝倒症,病人突然摔倒容易误诊为癫痫发作,但本病多有家族史。

       6. 屏气发作

       5岁以内尤以6-18个月多见,发病前常有惊吓、发怒、哭闹等;出现呼气相屏气,青紫或苍白;少数患儿伴意识丧失及全身强直,甚至肢体抽动,可有尿失禁一般发作不超过1分钟。无特殊治疗。

       7. 情感性交叉腿发作

       常见于1-3岁的女性患儿,发作时双大腿交叉夹紧,伴有摩擦动作,面部涨红,双眼凝视,但意识始终清楚;一般1-2分钟可自行缓解,分散注意力时可停止,也可被外界强行制止。与外阴部炎性刺激有关,注意外阴部清洁可减少。脑电图正常。

       8. 非痫性强直发作

       常见于婴儿期,清醒状态下发病,形式多样,持续时间短暂,发作多局限在眼,嘴及头颈部,表现为:凝视、咬牙、头颈部伸缩及左右摆动,无意识丧失。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脑电图正常

       9. 梦游症(睡行症)

       最常见于学龄儿童,临床表现为睡眠中突然起床,下地走动,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可有一些较复杂的动作,持续时间较长,对外界无反应,或答非所问,事后不能回忆。EEG监测正常。但一部分夜游症是颞叶癫痫的一种表现形式。

       10. 抽动秽语综合征

       目前认为发病与遗传有关,精神、感染因素是其诱因;常见于学龄男性儿童,为身体某个肌群或肌肉的快速,不自主的重复的收缩,最常累及的是面部及头颈部肌群。也可累及肢带肌肉;.临床表现为:眨眼,抬眉(挤眉弄眼)、歪嘴、摆头、耸肩或肢体的快速抖动。如累及呼吸肌、咽喉部肌肉及隔肌则可表现为短暂的发声,呃逆等发作;症状一般频繁发作但不影响正常活动,均在清醒状态发病,入睡后缓解。症状可短时受意识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可诱发加重。EEG监测正常

       11.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常见于60-70y老人,也可起始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出现REM睡眠期,故发生睡眠开始90min后,大约每周一次,也可连续几天每晚发作4次以上;表现生动梦境中出现特征性暴力行为发作、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等自伤或伤及同床者,伴愤怒语言或叫喊,极大声才能唤醒,可详细回忆噩梦情景,如被袭击或逃跑等;多导睡眠脑电图显示肌张力高,不出现肌张力丧失;可应用氯硝西泮、抗抑郁药物、AEDS、多巴胺药治疗

       12.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龄常在1 ~ 20 岁;有明确运动触发的诱因,如突然运动、惊跳、站立等,发作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手足徐动、躯体扭转和扮鬼脸等,就具体患者而言发作具有刻板性;发作期无意识丧失、疼痛、肌阵挛、舌咬伤及尿便失禁,发作后可追述发作过程;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体检正常;抗惊厥药物治疗多有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 多在1min 内)。

       13.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可被饮酒、咖啡、茶、月经、疲劳所诱发或自然发生, 但不被突然 运动诱发;多发性硬化是继发性非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的病因之一, 其它病因包括脑炎、围产期缺氧、胱氨酸尿症、甲旁低、假性甲旁低、甲亢、甲状腺毒症、 TIA、头外伤、低血糖、基底节钙化、AIDS、糖尿病等;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 可超过1天,通常为5分钟到4小时,发作频率低可每年数次到每天数次,起病时间中位数12岁(3-30岁)随年龄增加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睡眠可终止发作;发作表现肌张力障碍、徐动症、舞蹈症和芭蕾舞症的各种组合形式,可单侧或双侧,可局部或全身受累,语言功能常受到影响,发作期无意识丧失;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正常;家族史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2q31-36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但氯硝西泮可能有效;Lee认为免疫机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