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国家卫健委:中国每年新增8万例艾滋病,其中3000例是学生!

2019年08月04日 93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语

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所以现急需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危害性等等进一步向广大公众宣传。

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例行发布会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控情况。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





我国约125万人患病

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从全球来看,性传播是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特别是异性传播。对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讲道: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公民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次,关于在一些重点人群当中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像在一些特殊人群当中做好推广安全套的工作,做行为的干预。最后是检测,这本身就是艾滋病预防干预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综合干预措施还包括多部门开展的打击卖淫嫖娼行为,以及网络治理等。



基本阻断输血传播

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防治经费逐年增加,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



除了经输血传播,我国经注射吸毒传播同样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母婴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国家对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2亿人次。我国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说,目前还有约30%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所以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危害性等等进一步向广大公众宣传。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就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希望公众了解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这是第一个目标。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下一步,我国将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推动自我检测,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



每年约3000例学生感染艾滋病

国家卫健委23日透露,我国每年约有3000多例学生感染艾滋病,主要是经过同性性传播途径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韩孟杰说,“他们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很差。我们调查过,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还不到40%。另外,他们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目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校园艾滋病感染疫情通报制度,联合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试点,联合开发了针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远程共享课程。目前已经有800多所学校选课,近100万学生观看。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在学校的防控力度,加强性健康教育,从小做起,关口前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性意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近些年艾滋病感染人群看,有一个新的特点,就是男性老年人感染率增高。“近年来,我们通过病例报告发现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报告数增加很明显,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韩孟杰说。



艾滋病耐药性激增

治疗遇瓶颈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发现,对抗艾滋病病毒关键药物耐药性激增的情况令人吃惊。WHO调查显示,过去4年里,非洲、亚洲和美洲的12个国家的艾滋病病人对构成艾滋病病毒治疗支柱的两种药物——依法韦伦和奈韦拉平的耐药性已超过可接受水平。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常会接受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但有些病毒会变异成一种耐药病毒。



WHO于2014年至2018年间在18个国家随机选择的诊所进行了调查,并检查了在此期间开始接受艾滋病病毒治疗者的耐药性水平。



结果发现,在其中12个国家中,超过10%的成年人已经对这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如果超过这个阈值,那么给其他患者开具同样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就是不安全的,因为耐药性可能会增加。研究人员7月在WHO的一项报告中报告了这一发现。



华盛顿特区全美卫生组织传染病专家MassimoGhidinelli说:“我认为对有些药物的耐药性超过阈值了。”



总体而言,接受调查的女性中,有12%的人感染了耐药型艾滋病病毒,而相关男性比例只有8%。



报告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婴儿的耐药水平很高。2012年至2018年间,在该地区9个国家中,约有一半新确诊的婴儿感染了一种对依法韦伦和/或奈韦拉平具有耐药性的艾滋病病毒。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瑞士日内瓦WHO传染病内科医生SilviaBertagnolio说,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仍然难以捉摸。但她表示,当人们中断治疗时,耐药艾滋病病毒可能会发展。



例如,许多携带该病毒的妇女可能在怀孕期间服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止其婴儿感染,但在分娩后停止服用。WHO直到2015年才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终生使用这种药物。



中断治疗后重新使用依法韦伦和奈韦拉平的人群中,耐药性发展情况(21%)远远高于首次使用的人群(8%)。



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可能会因为几个原因而停药。Bertagnolio说,耻辱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可能不想被人看到去拿药。报告指出,诊所药品短缺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作为对这些证据的回应,WHO建议各国使用多鲁替格拉韦作为治疗艾滋病病毒的首选药物,这种药物比其他疗法更有效、耐受性更强。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德国特里亚斯普约尔大学医院传染病科医生RogerParedes说,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相比,多鲁替格拉韦产生变异并最终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更低。他补充道:“我们必须鼓励全球向多鲁替格拉韦过渡。”



Bertagnolio对此表示同意,但他呼吁谨慎行事。如果这种药物供应不够或不全面,就可能出现耐药性。“我们不希望最后发现再次处于同样的境地。”他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