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异动症?

2023年04月21日 3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后会出现一种不能控制的异常动作,也就是异动症。异动症是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并发症之一。

患者从不能活动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可控制的乱动比如吐舌头、歪嘴、皱眉、甩手跺脚、扭头摆腰甚至全身的舞蹈动作,非常痛苦。那 帕金森病异动症有哪些类型呢?

01峰值期异动症

发生于脑内多巴浓度最高的时期,一般从帕金森病症状严重侧的足部开始,部分患者的呼吸肌及膈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贯穿整个“开”期。


02双相性异动症

常见于服用常规剂量后,在转为“开”状态时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然后疗效出现,在转为“关”状态时再次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异动-改善-异动”特征。以下肢突发的重复运动首发多见,多发生于后期帕金森患者,常继发于峰值异动症之后。


03关期肌张力障碍

    主要发生于足、脚趾、下肢特定的肌张力障碍姿势,常伴疼痛、多发生于关期,主要见于晨醒首次服药前,血浆多巴浓度较低,可能与多巴胺受体刺激低水平有关。

异动症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异动症的高发人群与年龄、病程和性别关系密切。

年龄方面:年龄较小的帕金森患者越容易患上异动症,所以这类帕友更适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起始治疗。

病程方面:患病时间越久,左旋多巴服用时间越长,越易出现异动症。

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应对异动症?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存在吃药后“身体乱动”的情况,切莫惊慌,注意防摔倒,及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至医院就诊。

    就诊前,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观察异动症发生的规律,如一般在吃药后多长时间出现,是药效起效、最好还是即将消失的时候?

    条件允许者可以请家属拍摄异动症发生时的视频,以便专科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提供个性化的治疗。

    一般异动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性治疗后,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对于药物治疗不佳者,可考虑行脑深部电刺激(DBS),也叫脑起博器(DBS)治疗。脑深部电刺激一方面可以直接治疗异动症,另外可以通过减少治疗帕金森病药量的剂达到治疗异动症的目的。

    首先停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和金刚烷胺,并尽早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其次,若患者出现视幻觉等精神症状,应考虑依次减量或停用安坦、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若症状无改善,则考虑将左旋多巴逐渐减量;

    若采取上述措施仍有症状或锥体外系症状恶化,则宜选择疗效确切,锥体外系不良系统小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至治疗剂量。

    帕金森病痴呆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用药,坚持锻炼,尽可能恢复社会功能,对帕金森病患者控制症状十分重要。

    比如每周快走150分钟有助于减缓认知下降的程度,一些记忆康复疗法可以改善认知功能。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更好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摔倒,改善预后,因此太极拳可以成为帕金森病患者不错的运动康复选择。

    另外,游泳、摄影、关注时政等,让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延缓大脑衰退、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