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非哺乳期乳腺炎不宜做为病名使用

2016年01月05日 76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相对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而言的,包括多种乳腺炎性疾病的笼统的俗称,不是规范的医学术语,不宜在临床上使用。

  据我手头所查到的资料,“非哺乳期乳腺炎”名称最早出自:

  Peters,F,(2001), “Non-puerperal mastitis” Gynakologe 34(10):930,

  “非产褥期乳腺炎”这一名下包括所有的与哺乳无关的女性乳腺的炎症,例如新生儿乳腺炎newborn-M,少女乳头炎thelitis in girls,形成瘘管和脓肿的乳管细菌感染,来自较深部乳管的非细菌性感染,例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

  2012年中国CT-MRI杂志第10卷第4期,国人开始使用non-lactation Mstitis也许更多,更早期的人在使用“非哺乳期乳腺炎”,现在国内还有一个“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共识,写的主要是浆乳与肉芽肿两个病。实际上国外上对于肉芽肿GLM一个病的治疗方案都没能达成共识consensus,那又怎么可能对包括很多种疾病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达成共识?

  我个人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不宜作为疾病名称或一类疾病的总称使用,这不是规范的诊断术语,反而可能带来后果严重的误导。老外说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不必奉为至宝,更不要拿来就用,不加思考。

  首先,就哺乳期乳腺炎来说,是特指发于产后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了积存的乳汁所致,但是也可以发生于妊娠期,也可以发生断奶 1-2年以后,所以中医有外吹、内吹之分。另外,肉芽肿GLM、乳腺结核等疾病也经常发生于妊娠或哺乳期,肉芽肿GLM发病与乳汁淤积密切相关,6-10%发生于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如果单纯以是否哺乳期来分类显然是不严谨的。如果发生于哺乳期的肉芽肿GLM或乳房结核当成一般的炎症来处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

  第二,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一个比较容易诊治的单一病种,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却包括了很多种,有的诊断治疗相当困难,二者并不对等,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按哺乳期和非哺乳期进行疾病分类是不符合医学命名原则的。

  第三,在疾病命名上,在一个病名上加一个“非”,就变成另一病种或一组病,这是很少见的。众所周知,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把急腹症分为急性阑尾炎和非急性阑尾炎两大类,腹部外科医生一定会“拍桌子”。因为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症、胰腺炎等等很严重的疾病各有自己的诊治要点,没有统一的病因病理、手术方式。同样,“非哺乳期乳腺炎”包含一些很难治愈的病种,也各有各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怎么可以概括为一个非哺乳期?怎么能像一个疾病那样写出共同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处理原则?要想达成“共识”何以想象?

  “非哺乳期乳腺炎”不论作为疾病的命名还是分类,都是不妥的,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为什麽大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还如此的默认,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学术会议上或期刊杂志里?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对乳腺炎性疾病重视不够和研究不深,所以才听之任之,不求甚解。如果能扩大眼界,不要只看到MDE,对病种复杂,相当难治的炎性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就会发现“非哺乳期乳腺炎”这个名称是多么的不严谨,为此,我建议用“乳腺炎性疾病”来概括,也更符合疾病的分类学,在此分类下,按疾病的严重性,发病率等依次进行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非哺乳期乳腺炎”这个名词根本不是医学术语,仅是貌似合理的俗称。在疾病分类名称上,在任何医学书籍中,特别是在任何一本病理学上,绝对地不见经传,我建议从乳腺医学中迅速清除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免得以乱视听。

  以上,纯属我的个人之见,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是作为研究乳腺多年的医生,面对如此概念性问题,不得不说出我的看法,也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不要介意我用词的尖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