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大肠息肉不可不说的那些事儿

2018年10月26日 87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镜检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检查结构最多的可能就是肠道息肉了,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那么,结肠息肉是个什么病?长了结肠息肉是不是一定就会得结肠癌呢?我什么时候需要复查?这些都是在门诊经常遇到的问题。
病例1
李先生,59岁,长期便血加腹痛,自己觉得是痔疮,不重视,后情况加重,做肠镜检查才发现直肠息肉已癌变。该病例的情况,反映出部分人缺乏医学常识,有小病自治的心理。提醒有便血要及时就医。
病例2
王先生,49岁,长期便血,做肠镜检查,查出了肠息肉,医生为王先生做了镜下摘除息肉,取出了这个便血的“罪魁祸首”,看到取出的大息肉,家属吓坏了,赶忙咨询医生,这种情况会不会癌变。医生指出,息肉虽然已经摘除,但也不排除没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定期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病例3
赵女士,67岁,6年前出现便血,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因为没有定期复查,后检查发现病情复发,并且癌变。该病例反映出结肠息肉可反复出现,做了息肉切除仍应定期复查,以预防结肠癌。
1、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息肉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其本质是一个增生组织的团块。

        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是光洁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息肉恶变为肠癌的时间: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由于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大多数需要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

2.大肠息肉的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当患上肠息肉时,患者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是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如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是伴有腹痛现象的,那么就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有肠息肉,要及时就诊检查,以便确诊。

2、大便形状改变:对于正常健康的人来说,粪便应该呈圆柱形,而如果有息肉在结肠腔内,可以压迫粪便,从而导致排出的大便形状会变细,或是出现扁形,有的还会出现血痕。

3、全身症状: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全身虚弱。大量排泄粘液,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4、脱垂: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5、便血:如果是结肠息肉的,那么最容易出现便血现象,而当出现便血时,不少患者会以为是痔疮,从而没及时进行防治,从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其实痔疮和肠息肉便血症状是不一样的,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平时不会出血,不过对于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它常是混杂在大便中间的。

3.大肠息肉形成的原因

引发大肠息肉的原因主要有:
①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②年龄: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③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④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大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⑤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4.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全肠道情况,同时镜下可对病灶进行活检。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50~74岁人群。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①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②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
③本人有肠道腺瘤、癌症史;
④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以及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盆腔放疗史;
⑤长期精神压抑。

5.大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最常见的息肉类型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无害,很少癌变。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3种。

与大肠息肉癌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患者的年龄越大癌变率越高。

➤息肉部位:相比于右半结肠息肉,左半结肠息肉有更高的癌变危险性。

➤大小:息肉直径越大其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发生率越高;对于直径小于1cm的息肉,特别是直径小于0.5cm的息肉,癌变率极低。

➤组织学类型:研究发现,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极低,在腺瘤性息肉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病理诊断绒毛状腺瘤,级别越高(也就是高级别腺瘤,或者III级腺瘤)的癌变率会高一些。

➤其他:研究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经常吸烟饮酒和血脂水平较高的人群,罹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更高。

6.大肠息肉治疗

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对于直径略大的息肉,可行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在息肉根部注射少量肾上腺素盐水,把息肉托起来,然后用圈套器把息肉齐根套住,通电切除。

而特别大或者是特别扁平的息肉,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比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特殊的“刀”将病变一点点剥离出来。目前EMR和ESD的技术成熟,可以切除更大面积、没有癌变或仅有表面癌变的大息肉,而且能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了患者手术的概率。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7.大肠息肉复发与复查

切除了息肉,但人的基因未变,环境未变,所以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①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人都应该复查。

②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人,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③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做更加密切的复查。

8.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定期做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不是大病,但也不可忽视。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听从医生建议,谨遵医嘱是关键。对发现有大肠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

来源:无锡肛泰医院

推荐阅读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便秘临床诊治指南
◆结肠息肉知多少?|患教必备
◆基于罗马IV标准:便秘型IBS综合征的制定及IBS的治疗研究进展
◆长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降低老年妇女大便失禁的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