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因素

2017年12月27日 135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围产期窒息或肺实质性疾病:

PPHN继发于肺实质性疾病,伴或不伴有窒息的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或败血症等。上述因素导致新生儿肺血管不能适应生后的环境而舒张,肺动脉压力(PAP)不能下降,又称为肺血管适应不良;宫内慢性低氧等因素所致的肺血管重塑及肺血管排列异常,而肺实质正常,为肺血管发育不良,又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因胸部X线片检查无实质性疾病表现,肺透亮度并不降低,也称"黑色肺PPHN";患儿肺动脉异常肌化,严重低氧和肺血管收缩,预后相对较差;由于羊水过少、先天性膈疝、肺动脉阻塞(红细胞增多、高黏血症等)所致的肺发育不全。


2严重的新生儿湿肺:

又称为恶性湿肺。因选择性剖宫产而致严重的新生儿湿肺,当给予无正压的高氧(如头罩或鼻导管)后出现的吸收性肺不张,使氧需求增加,重者出现PPHN的临床表现。


3先天性膈疝并发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膈疝常并发肺发育不全和PPHN;尽管其他病因的PPHN生存率已大有改善,膈疝并发PPHN的病死率和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机会仍然较高。


4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CD):

该病常伴有肺静脉分布和排列异常,表现为严重的呼吸衰竭和PPHN,病死率极高。


5心功能不全伴肺动脉高压:

宫内动脉导管关闭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生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左心功能不全引起肺静脉高压,可继发肺动脉高压,而治疗主要针对改善心肌功能,而不是降低肺血管阻力(PVR)。


6围产期药物应用:

母亲产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而致胎儿宫内动脉导管关闭、孕后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应用等,均与新生儿PPHN发病有关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