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维生素C的作用,还有这个!

2020年06月20日 85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语

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20世纪20年代,来自匈牙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森特·吉尔吉首次发现了维生素C并揭示了维生素C在治疗和预防坏血病中的作用。维生素C的天然来源有柑桔类水果、猕猴桃、芒果、西红柿、绿叶蔬菜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不同,人体缺乏L-葡萄糖酸-γ-内酯氧化酶,无法从葡萄糖中合成维生素C,需从饮食中摄取以满足机体正常需要。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通过肾脏排泄,过量摄入极少发生中毒。

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

主要参与胶原的生物合成和修复,缺乏抗坏血酸会损害基底膜、粘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如严重牙周病是坏血病的常见症状。



是伤口愈合和骨骼发育所必需物质,两者都与抗坏血酸在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有关。



其他生化功能包括肉碱合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肾上腺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产生、氨基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以及铁的吸收。

一些研究表明,在较高浓度下,维生素C具有抗菌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又无严重副作用,因此是一种对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替代策略。

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特性

维生素C的基础浓度对宿主防御机制发挥功能至关重要,维生素C作为药物使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人为诱导的维生素C缺乏会削弱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维生素C对不同免疫细胞群的影响已在体内实验模型和人体中得到证实。

在临床研究中,健康受试者的维生素C治疗增强了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趋化。



高剂量的维生素C不仅刺激了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还增加白细胞介素(IL)-12分泌,并且激活了T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



此外,实验观察到白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维生素C浓度比血浆中的浓度高出10-100倍,这些细胞在逆浓度梯度积聚维生素C,进一步支持维生素C在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抗炎特性中的重要性。

胃肠道中,维生素C作为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和抗氧化剂,在保护肠神经细胞免受炎症刺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在各种胃肠道炎症疾病中显示出强大的免疫调节活性。

在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粘膜中,肠粘膜维生素C浓度大大降低。



腹腔疾病(乳糜泻)是指对小麦醇溶蛋白和黑麦和大麦中的类似蛋白过敏,摄入后引起过敏反应。将维生素C应用于这些患者的十二指肠外植体时,发现麸质诱发的促炎介质分泌减少。



一项小规模队列研究显示了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用于结直肠癌辅助治疗的疗效。

维生素C对抗病原体的性能

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传染源,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道维生素C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最初,人们假设维生素C的抗菌特性归因于其降低pH的作用,然而有研究证明,即使在接近中性的环境中其对A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此后的研究应用微量稀释试验更详细地评估了维生素C对不同机会性致病菌的作用,维生素的抗菌作用有剂量和菌株依赖性。

维生素C浓度为0.31mg/mL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长。



低浓度(0.15mg/ml)维生素C的应用被证明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此外,维生素C甚至可以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生物膜形成。然而,中性环境下的维生素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低浓度维生素C(0.15mg/mL)对粪肠球菌有抗菌作用。

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强药效

联用维生素C可以充分增强没食子酸酯等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



维生素C与去铁胺联合治疗G+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抗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维生素C与石榴皮提取物和白茶等天然提取物的联用则增强了后者的抗金葡球菌性能。



与乳酸结合使用时,维生素C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在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及胡萝卜汁中的复制。

病毒、寄生虫和真菌

一些研究报告称,DHA形式的维生素C抑制了HSV1型、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



此外,维生素C在体外有效地灭活了狂犬病病毒。



一项体内研究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相比,经维生素C治疗的克鲁兹锥虫和约氏疟原虫17XL感染小鼠体内寄生虫数量减少,这也可能是由于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特性。



高剂量的维生素C(8.56mg/kg体重)可以抑制感染小鼠的疟疾寄生虫病。



维生素C对白念珠菌Hsp90介导的形态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在另一项研究中,维生素C对白念珠菌具有低水平的抑菌活性。

综上所述,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化合物,可以对抗自由基和活性氧,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都有重要影响。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与其酸性特性和环境修饰特性有关,可降低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的致病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