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我从来不会对阿司匹林又走下“神坛”纠结! ——聊聊中西医学对人体的思维差异

2020年02月26日 78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新闻背景:在近日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报告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论文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新闻一出,很多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知所措,这个药究竟还要不要吃呢?

两大权威杂志发文没益处!要不要吃?

听我从头道来

 

 

自从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以来,关于中医西医的争辩就是一直没有停止。


民国时期曾经存在过废除中医、存医废药等等观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伟大领袖,鼓励发展中医,这是当时的国情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科技大量涌入,西方现代医学对人们影响更大,普遍的重视西医忽视中医。近些年,恢复传统文化又大力提倡弘扬中医,

 

总之在这几百年的历史中,中医经过了几番起起伏伏。过关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中西医能否结合等等问题也始终争论不休。



今天看到欧洲心脏病学会这个话题,我就忍不住笑了。这类话题屡见不鲜,我们的老百姓真的很辛苦。

 

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的认识,也是个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理论的更新可以说明西医学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纠正自己的,这也正是西医的可贵之处,西医学历史比较短,但是它的发展确实很快。

 

我们知道西方医学的治疗思路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每一个实验的新的发现就会直接指导临床上的用药。随着科研仪器、实验方法等等的不断发展,实验的结果也会不断的变化,以前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也时有会被推翻。同样,在以前“正确的实验结果”基础上建立的临床治疗方案也会被推翻。


但是,很无奈,我们那些在曾经“正确”临床方案指导下治疗的老百姓又做了一次“正确”的小白鼠。这种情况充分体现了西医学发展的快速性。但是也同时会出现频频“走下神坛的弊端”。老百姓会接受现在看来错误的治疗方案,这也是西医学成长的代价!



中医跟西医不同,中医是建立在临床实证医学基础上的,他已经经过了大概两千多年的临床实验,大量的病例总结,所保留下来的临床经验绝大多数是正确的。虽然可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它对于临床上或者对老百姓来说,他确实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也许对于今天我们看中医的老百姓来说,也算一种享受前人的福利。

 

从治疗的角度来说:


中医是偏重看生病的人,西医偏重于看人生的病。

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找中医看A病,但是同时BC并也改善缓解。西医在治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在治疗这种病的同时,会加重或者是影响另外一种病的治疗,甚至引起新的疾病。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医主要在于治疗全身,调动自身进行抗病和恢复,西医确实比较准确的针对疾病的病灶进行治疗,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从药物角度来说:


中药大多数是天然药物,植物药、动物药或者矿物药,每一味中药的里都含有很复杂的成分,作用也比较复杂,有各脏腑归经,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


西药属于化学药品,它的作用会比较单一和专一,活血就是活血,止血就是止血。那么中药则另当别论,例如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该活血的时候活血,该止血的时候止血,这从西药的药理来看是很难理解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中药为多种化学物质的复合体,具有多重的作用。用西药的化学药思维是很那分析和解释。



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后来又发现抗凝血作用,于是广泛应用至今,为了担心溶血还要时不时地停药。今天又说没有做预防心血管的作用。让我们老百姓无所适从。


我从中医角度看:


解表药还是有活血作用的,对心脑血管血栓还是有用,大众不必纠结。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病和淤血、痰湿、气虚等等很多因素有关,单纯活血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生活中的很多见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常常用化痰祛湿方法,我在临床上也有很多这种病例,就是用的二陈汤、瓜蒌薤白汤系类,也能很好地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改善症状,建议大家可以试试我们传统的中药来治疗心血管病,少去做无辜的小白鼠。


精彩不容错过,推荐阅读☟

  1. 一个中医博士对“您看什么病”的困惑——浅谈中西医学诊疗观

  2. 从医20多年的健康感悟——(2)我对疾病和健康本质的再讨论

  3. 从医20多年的健康感悟——(1)我的医路生涯

  4. 吃荤,吃素?听《黄帝内经》,还是听《柳叶刀》?

  5. 春天到了,该怎么运动?——从近期的运动猝死谈中医的运动观

  6. 高血压标准调整严格,看中医贯博士怎么破!

  7. 干燥症病案分享——秋燥不治燥,化痰亦有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