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三)

2014年03月07日 80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第十节

盆腔炎症

一、概述:

       盆腔炎症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病名记载,根据急性期以发热、腹痛、带下多为临床特征,与“热入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等病症相似;慢性期以腹痛包 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癥瘕”、“带下”、“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范畴,多由湿热、湿毒、瘀血内阻所 致。

二、诊断要点:

1 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等不适,多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过去有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病史。

2 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表现为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痛经。

3 白带增多。

4 盆腔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居后位,活动受限,附件部位增厚及压痛,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形成时,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腊肠形或圆形的囊性肿 物。

5 血常规及血沉可能偏高。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结核或慢性子宫内膜炎。B超检查可见盆腔形态不规则、囊实不均的包块或积液。

6腹腔镜检查可见盆腔充血粘连。输卵管伞端常闭锁。输卵管积水表现为粘连于子宫侧方或后方的长形透亮的囊性肿物。如看不到卵巢即应考虑为输卵管 卵巢囊肿。

三、热敏化穴分布:

       以下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三阴交、大肠俞、次髎、关元、子宫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 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大肠俞、次髎穴同时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向四周扩散至整个臀部或沿带脉传至腹部,灸至带脉感传消失;

2.三阴交穴单点温和灸,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者,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 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三阴交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

3.关元、子宫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到向深部穿透至腹腔,灸至腹腔热感消失;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与路径:感传形式有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等。如灸大肠俞、次髎穴热感向四周扩散至整个臀部或沿带脉传至腹部,灸三阴交热感沿 下肢内侧传至腹部,灸关元、子宫穴热感渗透腹腔。(图12.10.1~图12.10.3)

六、典型病例

病例1:丁某某,女,35岁,已婚,工人,2004年12月4日就诊。主诉:反复性下腹部坠胀、疼痛1年,加重1天。患者诉一年前人流后因劳累 而出现发热,下腹部疼痛难忍,拒按,伴头痛,食欲不振,白带增多。到附近医院就诊,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妇检:宫颈抬举痛,双附件区明显压痛。血细胞检查 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急性盆腔炎。当即点滴抗生素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因工作原因不能得到很好休息,且没有坚持治疗。后经常下腹坠胀、疼痛,劳累及月经前后加重,月经量增多。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中医、西医、灌肠、理疗等治疗后有所好转,疗效不佳。求治于我科。症见下腹坠胀、隐隐 作痛,伴腰骶部酸痛,食欲不振。查:T:36.5℃,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以左侧为甚。B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妇检:子 宫后倾后屈位,压痛(+),双附件稍增粗,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查,于左次髎、右归来两穴存在腧穴热敏化,于右归来穴施温和灸,出现透热、扩 热,热流深透整个下腹部并扩散如巴掌大小,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回缩至右归来,感皮肤灼热遂停灸。改灸左次髎,立感酸胀感沿左大腿前内侧传至小腹,感整个 小腹酸胀舒适,灸感持续约40分钟后回缩至左次髎,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复诊,诉下腹坠胀、疼痛有所减轻,神阙、左大肠俞穴探及腧穴 热敏化现象,灸神阙穴时即感热流如线状沿带脉感传,腰部温热舒适,灸感持续约20分钟后回缩至神阙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改灸左大肠俞穴,感热流如蚁 行状沿带脉走向左下腹部,并传向小腹深部,灸感持续约35分钟后渐回缩至左大肠俞穴,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按上述方法每于月经期治疗 5-7次,连续5个月经周期,共三十次。治疗后患者未见下腹疼痛,妇检未见异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2:孙某某,女,38岁,工人。2005年1月8日就诊。病史:反复性下腹疼痛3年。患者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胀疼痛,发热。于附 近医院就诊,各项检查后诊断为“急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疼痛等症状消失,后劳累后经常下腹隐痛,腰酸,精神不振。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 盆腔炎”,中医、西医、灌肠、理疗等治疗效果不佳。现求治于我科。查:T:36.4℃,舌质淡苔薄,脉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 明显异常。妇检:宫颈抬举痛(-),子宫后倾屈位,压痛(+),双附件稍增粗,压痛(+)。经查,左子宫、右次髎两穴存在腧穴热敏化,立于左子宫穴施热敏化腹灸,感热量扩散如巴掌大小,10分钟后热量深透整个下腹深部,感热流涌动,下腹滚烫, 30分钟后热流渐回缩至左子宫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改灸右次髎穴,数分钟后热流呈线状沿右大腿前内侧传至小腹,感整个小腹酸胀舒适,灸感持续约20分 钟后回缩至右次髎,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次日复诊,诉下腹疼痛、腰酸症状有所减轻,按上述方法治疗每于月经期治疗6-8天,连续6个月经 周期,其三十五次。治疗后患者精神佳,无下腹疼痛及腰酸,妇检未见异常。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3:罗某某,女,30岁,已婚, 2005年2月6日就诊。主诉:反复性下腹部酸胀疼痛伴白带增多3年。患者诉3年前因劳累而出现发热恶寒,腰酸胀痛难忍,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伴尿道灼痛,大便干结。到附近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用“抗炎药”(具体用药不详)半月后上述症状好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