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30岁就房颤了!“心房颤动”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2020年03月02日 82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刚满30岁的年轻男性,阵发性心慌后急诊入院,一查心电图发现:心房颤动。小伙子拿到诊断报告后疑惑了,“房颤不都是老年人得的病吗?我这么年轻,平时身体很好,怎么会得上这种毛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田颖

不管哪个年龄段,房颤科普知识多了解一下无妨,为自己,也为家人。

我国约有房颤患者1000万,老年人房颤发作率高达10%,是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房颤有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脑卒中。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

如果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流动至全身各处,其中90%的情况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另外10%则导致肢体动脉栓塞(剧烈疼痛、无脉,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或内脏动脉栓塞(导致剧烈腹痛、血便及血尿等)等。

没有心脏疾病的年轻房颤患者多为“特发性房颤”。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

当房颤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中青年,我们称之为“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

如今,抽烟、酗酒、洋快餐横行,熬夜、加班、赶工作等不健康生活及工作习惯加重了年轻人心脏负担,提早诱发了房颤的发生。

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是患者最先出现的“异常信号”。

年轻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好,平时没什么毛病,尤其在症状较轻的时候不重视,往往症状明显加重或是出现血栓造成脑卒中(中风)后才去就医,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有时还会留下后遗症。

若青年人出现心慌不适、心律不齐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等有关检查,尽早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当明确为“特发性房颤”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及时选择通过药物/电复律、导管消融、药物抗凝等医疗手段进行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