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心肌炎的定义和分类

2018年08月26日 90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肌炎的定义和分类
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虫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
致病条件因素:
①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②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③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④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六个类型:
①无症状型:感染后1-4周心电图出现S-T改变,无症状。
②心律失常型: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
③心力衰竭型: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④心肌坏死型:临床表现类似心肌梗塞。
⑤心脏增大型:心脏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⑥高血压型:临床上往往与心肌炎的活动期并行,时间久了得不到控制会出现左室肥大、室间隔肥厚、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等高血压特有的心脏结构的改变。
⑦猝死型:无先兆,突然死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