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令人迷惑的产后身痛

2019年11月12日 83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5岁的赵小姐因“产后身痛”来诊,详问病史,顺产后3月,心思重重,谓月子期间由于婆婆开一次窗,导致其“感受风寒”,继而出现周身关节疼痛的症状,由于害怕“月子病”影响其今后的身体健康,并接受亲戚朋友的建议,每日自备艾灸灸之以驱除“风寒”,同时用艾叶煮水泡脚,然而这样的“治疗”维持两周,关节痛未缓解,并见心烦失眠、多汗乏力、体瘦乳少。以上案例会给广大读者带来以下疑问。
1、月子期间开窗是否会招致“风寒”?
    “月子”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讲一生只有一次,故而“坐月子”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更有民间传说“坐好月子”可以成功带走一些宿疾,所以月子期间除了七大姑八大姨轮着伺候、鸡汤鱼汤猪蹄汤经常也是不够的,最好能标配月嫂和月子中心,产妇心里才踏实。此外老百姓心中的“坐月子”禁忌也层出不穷,有说月子期间不能下床,月子里不能开窗吹风,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澡,月子里不能吃水果……
      妇人产后亡血伤津,气血大亏,百脉空虚,抵抗力下降,易感外邪而得病。多虚多瘀是产后病的病机特点。如果产后不注意休息,对窗持续通风,是有可能导致身痛、关节痛等症状。但是偶尔开窗,使新鲜空气室内流通,且产妇无对窗当风当寒,是不会引起身痛这种症状的。此外,即便当时真受风寒,人体也存在很强的修复能力,如果生活方式及时纠正过来,注意休息和调养,这种痛症随着时间推移是可以消除的,并不会出现“月子里开窗受风会导致永久性关节痛”的说法。此例患者身痛是真,婆婆背锅可能也不假。

2、产后应用艾灸是否存在益处?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随着现代养生热的兴起,艾灸被广泛应用于养生机构、美容院等场所,其使用也往往超出了适应症范围,副作用随之出现。该患者便是典型的例子,产后气血大亏,阴阳两虚,此种病理状态需要时间慢慢恢复,并非可以一蹴而就。通过艾灸直接灸痛处或许可以达到暂时止痛的目的,但是它的潜在风险在于产后灸之易汗,汗之伤及阴血,血燥阳亢,打破了原先阴阳俱不足但相对平衡的局面,故而出现心烦失眠、多汗乏力、体瘦乳少等症状,而血虚血燥关节失于濡养,痛症自然无法真正解除。中医历来就有“产后不可发汗”的说法,产后应用艾灸弊大于利。

3、产后身痛证具体原因是什么?
     产后身痛即指在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者,最早见于《经效产
宝》之“产后中风,身体酸痛,四肢痿弱不遂”。传统中医门诊以产后身痛、腰痛、关节痛就诊的病人不在少数,很多病人怀疑是月子没做好引起的,怀疑得了“产后风”。根据我们临床观察,产后身痛具有以下特点:隐痛、绵绵作痛为主,局部无“红肿热”的表现,关节活动基本不受限,休息后缓解,活动后、遇风、遇冷则加重,血检风湿相关指标阴性。此痛证与老百姓认为的“风湿病”“类风关”等是完全两个概念。
     清代名医傅青主言:“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妇人产后血虚血瘀等血分的异常是导致产后身痛的根本原因。待气血恢复,瘀血散尽,新血内生,肢体筋脉濡养续旧,则身痛自然而解。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产后身痛等证与分娩时持续肌肉紧张、过度用力造成肌肉或结缔组织(如肌腱)损伤有关”不谋而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产后身痛不可怕,只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均衡的营养,假以时日便能恢复,千万不要掺入焦虑或抑郁的成分,乱投医而致痛证难解难分。

     当然,传统中医认为,有诸内必显于诸外,身体任何的不适症状往往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产后身痛不是病,却可以反应出身体的健康状况,且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西医无特殊治疗方法,传统中医治疗需要审症求因,辨证分析,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例患者最后经过情志疏导,暂停艾灸治疗,重新产后饮食起居建议,配以养血益气平和之方调理,一月后回访,身痛尽失,进入正常工作和生活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