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哪些人容易发作心衰?

2020年04月24日 81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衰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高达60-70%,比癌症更可怕。心衰发病急、病情重,为避免和减少心衰的急性发作,日常生活一定要谨慎小心。生活中发生的一点小问题,诸如感冒、喝水多、输液多、劳累、情绪波动等,就可能诱发心衰加重甚至出现急性心衰发作。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作心衰,做好预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容易发作心衰的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范书英

1.近期因心衰入院,经治疗刚稳定的患者:这类患者刚经历过心衰发作,虽经治疗好转,但还没有达到平稳状态。心衰恢复期不等于心衰稳定,尤其出院初期,病情最容易反复,一定要按时复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心衰的药物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病情,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调整,药物获益程度跟药物剂量有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好处越大,相反,剂量越小,好处越小,定期随诊有助于找到最佳治疗剂量,获得药物的最大好处,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副作用。不要因为病情较稳定,就觉得万事大吉。

2.心衰稳定期的患者:有些心衰患者病情较稳定,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发作心衰,所以就放松了警惕,尤其放松了对水盐的控制,尽情吃喝,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心衰的特点在于容易急性发作,只是多喝了几杯水,稍微劳累了些,就有可能导致心衰再发作。因此,即使处于心衰稳定期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注意饮食、喝水量、防寒、防感冒、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避免过劳和情绪过度波动。

3.活动量变化明显的患者:门诊常常遇到一些老年人,很早就出现运动后胸闷气短,但由于休息后能好转,常常不以为然,认为是年老所致,直到有一天症状很重时才来看病,一检查发现心脏已经明显增大,心功能也降低很多。在此提醒大家,当活动量比之前明显下降时,要去心脏科看看,不要一味想着年老了体力不行了,还要想到心脏病的可能。

4.体检发现心脏增大但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有些患者心脏已经增大,但没有症状,便觉自己没病。事实上,心脏增大意味着已经走在心衰的道路上。心衰从发生到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心脏增大,没有症状意味着进展到了第二阶段,出现症状就到了第三阶段,就是临床上可见的心衰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心脏增大的患者,即使症状不明显,也要预防心衰的进展,避免发生急性心衰。

5.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久坐、抽烟、习惯性熬夜等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得心脏病的风险也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情况下,心肌缺血不一定有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但没有症状不一定没病,有时候没有症状反而比有症状更严重,这是因为有症状的病人通常会及时看病,检查,早期发现异常;没有症状就容易导致拖延,尤其是反复发作无症状心肌缺血时,情况就比较严重,因为反复发作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会引起缺血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缺血性心肌病是引起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关注是否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避免进展到缺血性心肌病阶段。

6.其它:甲亢、贫血、房颤、心动过速的患者,也是心衰的易患人群,应给予积极治疗,小心诱发心衰。总而言之,心衰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容易发作心衰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生活细节,防止心衰加重,如能在心衰发作前识别心衰加重的蛛丝马迹,给予及时的治疗调整,就有可能避免一次急性发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