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又一资深艺人不幸因胰腺癌去世,面对“癌王”,我们该如何应对?

2022年05月02日 85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又一资深艺人不幸因胰腺癌去世,面对“癌王”,我们该如何应对?

原创 正直的小诺 盛诺一家 2022-02-18 16:00


据多家台媒报道,台湾资深艺人巴戈于2022年2月16日晚因胰脏癌(即胰腺癌)不幸去世。


图片描述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

 

巴戈的“钱莱冶校长”、“品如爸爸”、“左慈大师”等角色,以及曾主持的《鸡蛋碰石头》等节目,给很多人带来过欢乐,也正因此,他的离去让我们感到非常惋惜。

 

据北青网报道显示,巴戈于2021年9月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从确诊到离世,仅短短半年时间。这也侧面反映出胰腺癌的凶险。

 


图片描述


来源:北青网

 

长期以来,胰腺癌就因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有限,被人们畏惧地称为“癌王”。那么面对“癌王”,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1、远离风险因素,降低患癌几率!

时至今日,关于癌症预防的建议可谓琳琅满目,那么对于“癌王”胰腺癌,有哪些风险因素值得我们重视并远离呢?

据约翰霍普金斯医疗集团发布的内容显示,目前可以确定与胰腺癌风险增加有关的因素有吸烟(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两倍)、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工业化学品污染接触等。[1]

此外,饮食中吃过量红肉、加工肉类,也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加糖软饮料与胰腺癌之间也存在联系。

 


图片描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另外,一些研究已经将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联系起来。据人民网发表文章显示,年长者如果伴有肥胖,患上胰腺癌这种致命癌症的风险将会提高,且不论男女。如果严重超重,他们在5年内患上胰腺癌的危险比体重正常的成人高出45%。研究人员也强调运动的必要性,指出定期进行运动可以减少肥胖,避免患上2型糖尿病,从而降低患上胰腺癌的危险。

 


图片描述


来源:中国医药报

 

2、早发现,“癌王”预后也会改善!

癌症虽然可怕,但绝大多数癌症,如能在早期筛查出来,治疗预后往往会远远好过晚期。

目前,已有多种癌症被证实可以通过靠谱的筛查方式在早期检出。如肺癌,可以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可以用乳腺超声结合钼靶X线;肝癌,可以用肿瘤标志物AFP检测联合超声;前列腺癌,可以用肿瘤标志物PSA检测;胃肠道肿瘤,可以用胃肠镜…

对于“癌王”胰腺癌,虽然它很难在早期发现,但仍可以借助CT或MRI(核磁共振),结合CA199等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对更早检出胰腺癌并改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3、对抗“癌王”,需快人一步!

在美国,早期(Localized)胰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41.6%;但如果到了晚期(Distant),则5年生存率只有3%。[2]

 


图片描述


不同分期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来源:NIH官网)


在癌症当中,5年生存率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反映该癌种的治愈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确实能帮助不少胰腺癌患者得到相对更好的预后。

但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又该如何成为数据当中较为有限的“癌症幸存者”呢?

重中之重,是快人一步,更早应用到全球范围内可能有帮助的前沿新药新技术!

比如说在2021年9月,Onclive官网上刊登了一项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机构开展的1/2b期临床研究。

试验数据显示,局部晚期/或边缘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年龄72岁),在完成化疗后,通过新药GC4419+立体定向放疗,使包括患者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局部肿瘤控制率和转移时间等对比对照组(安慰剂+立体定向放疗)得到了显著改善,中位总生存比对照组高出近1倍(20.1个月:10.9个月)![3]

 


图片描述


GC4419作用机制(来源:GALERA官网)


*注:GC4419(avasopasem manganes),是一种高选择性小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它可以将超氧化物转化为过氧化氢和氧气。在放疗过程中,会起到保护正常细胞,同时增加对癌细胞杀伤力的作用。该药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在胰腺癌、肺癌上。

 

再比如在2019年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开的试验数据显示,III期POLO临床试验中,胚系BRCA突变阳性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在经过至少16周铂类化疗后,使用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治疗的患者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了7.4个月,比安慰组(3.8个月)高出近1倍。[4]

另一项PARP抑制剂rucaparib,在BRCA1/2和PALB2突变的胰腺癌患者群体中,疗效也不容忽视。

在medicalxpress官网发布的《PARP inhibitor shrinks tumors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mutations》一文中有这样2个案例:

71岁的Simon在2016年被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后来发现自己携带有BRCA2突变后,参加了rucaparib的临床试验。而作为该试验的早期参与者,他在服用新药的3年多中,近16次CT检查都没有癌症活跃迹象。

56岁的Henson在2014年被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在发现自己携带有PALB2突变后,她服用了18个月的rucaparib,期间同样没有癌症活跃迹象。

总体来看,在42例参与rucaparib试验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有12例达到部分缓解(PR),3例达到完全缓解(CR),疾病控制率达到了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1个月。[5]

仅仅加入1个新药,就能让疗效有如此显著的改观,快人一步应用到前沿医学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4、团队协作,MDT模式缺不得!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肝胆胰项目主任Christopher Wolfgang曾明确表示,“没有哪个专科医生,能够凭一己之力对抗胰腺癌,除非专家们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否则几乎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这里面提到的团队形式,指的便是大名鼎鼎的MDT。

所谓MDT,指的是由患者疾病相关的科室专家,包括肿瘤内科专家、肿瘤外科专家、放射科专家、病理专家,甚至麻醉师、营养师、理疗师等,来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简称MDT。

以胰腺癌为例,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特定人群)等很多种。很多时候,患者需要的是包含上述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性方案,因此任何单一科室的医生,也难以为患者提供足够全面的诊疗服务。

尤其在方案制定上,如果还采用原始的“看内科给只管用药,看外科只管手术,看放射科只管放疗”的这种“各自为战”模式,显然远远不足以应对高度复杂、高度恶性的胰腺癌。

而当多个科室在MDT模式下形成合力后,即便是面对“癌王”,疗效也可能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癌王”虽然无比凶险,但我们也绝非无计可施!


通过日常远离风险因素、定期进行专项筛查,我们有机会避开一部分胰腺癌,或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即便不幸患癌,我们也不必绝望。借助国际前沿的新药新技术,以及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胰腺癌患者,能步入到“癌症幸存者”的行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