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1ichen simplex chronicus 神经性皮肤炎 慢性单纯性苔藓
  • 症状: 瘙痒 肛门夜间奇痒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皮炎 

概述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病因

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 “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但长期搔抓、摩擦为本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发生。此外,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

临床表现

1.青壮年多见,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
(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色至黄褐色或与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损以中央最为显著,愈近边缘愈轻微,境界不清,时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发生于小腿者,时久,表面可呈疣瘤状。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长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
5.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收起]
1.青壮年多见,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
(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详细]

并发症

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致密的正型角化过度,偶见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均匀延长,棘层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乳头内胶原纤维增粗,垂直排列,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散在浸润。

诊断

根据阵发性瘙痒,皮肤苔藓化及本病的好发部位,可以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
1.风湿蕴阻型
主证:多见于限局性患者。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辨证:风湿蕴阻,肌肤失养。
2.肝郁化火型
主证: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疹色红,症见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属于肝郁不舒,郁久化火。
3.血虚风燥型
主证: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患者,皮肤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等。舌质淡,脉沉细。
辨证: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收起]
根据阵发性瘙痒,皮肤苔藓化及本病的好发部位,可以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
1.风湿蕴阻型
主证:多见于限局性患者。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辨证:风湿蕴阻,肌肤失养。
2.肝郁化火型
主证: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疹色红,症见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详细]

治疗

原则为止痒,禁止搔抓,避免各种机械、物理、情绪刺激,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镇静。
1.一般治疗 解除思想负担,生活力求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限制酒类、浓茶、咖啡和辛辣食品等。避免日晒、搔抓、摩擦等热物理和机械性刺激,防治局部多汗。
2.全身治疗
(1)对于精神紧张、失眠者,予以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镇静催眠药。
(2)对瘙痒剧烈者,给予抗组胺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3)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且瘙痒剧烈者,可采用普鲁卡因(100~300ml/d),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静脉封闭疗法可减轻瘙痒,10天为一个疗程。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或注射。
3.局部治疗
(1)皮损苔藓比较轻,部位较局限者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或0.5%氟氢可的松二甲亚砜,或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中加入5%~10%黑豆馏油,有可用10%松馏油酊、威尔金逊软膏或雄黄解毒散30g加百部酒100ml外涂。
(2)皮损苔藓化明显或皮肤呈革样化者,可选用下法:①5%水杨酸、10%黑豆馏油软膏、类固醇乳膏、去炎松尿素乳膏、南星浸膏外敷,有的可外擦5%水杨酸、10%松馏油酊剂后,再涂以上乳膏。②纯黑豆馏油或糠馏油涂布后,加电热吹风。③皮质类固醇激素硬膏(肤疾宁)或黑豆馏油硬膏(市售的慢性皮炎硬膏即含10%黑豆馏油硬膏)贴敷。④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黑豆馏油软膏薄涂于皮损,外加塑料纸或橡皮膏封包。或涂布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后,外贴黑豆馏油硬膏。⑤复方奎宁注射液2ml加2%盐酸普鲁卡因2ml,局部皮损处皮下注射封闭,每周1次,4~6次为一疗程。用本法应注意,注射至皮内,可致局部皮肤坏死。⑥白降丹点割或黑色拔膏棍热贴或熏药疗法。
(3)对播散性或泛发性皮损,可用药浴,如糠浴、楮桃叶浴、苦参浴、龙葵浴等。
4.物理和放射疗法 对限局性皮损可酌情选用蜡疗、浅层X线照射、32P或90Sr局部贴敷,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冻等疗法。
5.针灸疗法 可用针刺或耳针,取穴参照瘙痒症。[收起]
原则为止痒,禁止搔抓,避免各种机械、物理、情绪刺激,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镇静。
1.一般治疗 解除思想负担,生活力求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限制酒类、浓茶、咖啡和辛辣食品等。避免日晒、搔抓、摩擦等热物理和机械性刺激,防治局部多汗。
2.全身治疗
(1)对于精神紧张、失眠者,予以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镇静催眠药。
(2)对瘙痒剧烈者,给予抗组胺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3)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且瘙痒剧烈者,可采用普鲁卡因(100~300ml/d),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静脉封闭疗法可减轻瘙痒,10天为...[详细]

预后

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

预防

控制搔抓、摩擦为防止本病发病的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