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感冒”一周没好转?可以考虑过敏性鼻炎了

2017-08-25 来源:微医

九月说来就来,感觉夏天还没过去,但身边不少人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影响:鼻涕眼泪开始流,喷嚏说来就来,鼻塞心更塞。这是怎么了?过敏性鼻炎犯了!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洁主任说: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鼻炎患者还是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心塞的过敏性鼻炎!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诱发,由IgE(人体的一种抗体)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引起的症状性疾病。其实就是人体对过敏原发生的免疫反应。

在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中,过敏原必不可少,一般有吸入式和食用性两类。常见的吸入式过敏原有花粉、灰尘、尘螨、真菌、动物毛屑、雾霾等。食用性过敏原依据个人体质而异,牛奶、鸡蛋、鱼虾、水果等都可能变成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状?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四大症状。

喷嚏一般在清晨和睡前最为严重。鼻塞严重时需要张口呼吸。鼻涕一般是清水样,感染时会变稠。鼻痒则是鼻炎的特征性表现。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流泪、眼睛发痒、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嗅觉下降等症状。



怎么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如果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很多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但两者其实可以区分:

1. 打喷嚏的频率

感冒打喷嚏频率不太高,过敏性鼻炎患者打喷嚏较为频繁。

2. 鼻涕的多少

感冒患者一般会在感冒初期流清涕,流量不多,后期随着感冒恢复会变为脓涕。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有大量鼻涕,且越流越多。

3. 鼻腔粘膜状态

通过手电筒看鼻腔,若鼻腔黏膜呈淡红、苍白或暗灰色,伴有水肿,鼻部分泌物较稀薄而无色,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如果鼻腔黏膜充血明显,脓涕较多,可能是普通感冒。

4. 鼻子痒不痒

过敏性鼻炎大多会鼻腔和咽喉部发痒,甚至伴有眼睛发痒;而普通感冒上述症状比较少见。

5. 全身症状

感冒初期往往伴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而过敏性鼻炎全身症状较少见。

6. 病程长短

通常感冒的病程较短,7~10天症状即可消失痊愈,而鼻炎则病程较长



当断则断,不受鼻炎所害!


 过敏性鼻炎怎么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综合参考其他症状。酌情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 。

另外,抽血试验和过敏原皮试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过敏性鼻炎怎么治?

1. 发现并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原的存在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源头,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将大幅度减轻甚至消除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但是现实中想要彻底摆脱过敏原是很难的。

2. 使用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物,特点是起效快。另外还有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它是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药物治疗最常见,但对过敏性鼻炎没有根治作用,停药后过敏症状会卷土重来。

3.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现阶段治疗过敏性鼻炎唯一具有根治效果的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低滴度的过敏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不断加大过敏原滴度,使人体不再对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疗程较长,一般要坚持两年以上。



正视鼻炎,离开认知误区


误区一:过敏性鼻炎治不治无所谓

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没什么大危害,治不治无所谓。其实过敏性鼻炎造成的危害,不只是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它最大的危害是:一旦延误治疗将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和嗅觉丧失。因此需要慎重对待过敏性鼻炎,及时诊治。


误区二: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治

有些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总是习惯性以为是感冒,然后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一般感冒治疗后,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治疗一周还没有效果,应该考虑是否有过敏性鼻炎的可能。



误区三:脱敏治疗人人可做

脱敏治疗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尤其对儿童就有着更严格的限制,如“舌下含服”4岁以上才能使用,“肌肉注射”必须在6岁以上才能使用。另外,儿童的免疫在9岁和13岁左右会有两次提升,所以过敏性鼻炎患儿是否适合脱敏治疗,还需商榷。


误区四:药物只需要犯病时用

许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只在犯病时用药。事实上,对于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1~2个月,部分甚至需要治疗半年;对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预防性用药,发病高发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用药2周左右。



专家观点

过敏性鼻炎病程持久、容易反复,给患者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对此,除了坚持科学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必要的护理:

1. 尽量避免或减少过敏原的接触。保持家里环境的干燥,去除霉菌;杀灭蟑螂等害虫;远离宠物等。

2. 避免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对鱼、虾、蟹等海产品要慎重食用。

3. 加强保健,增强体质。如:规律性跑步;经常进行温、冷交替沐浴、足浴;尽量避免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4. 注意鼻腔清洁,经常用盐水清洗鼻腔;保护鼻腔黏膜,擦鼻子的时候不要太用力。